东南亚国家缅甸北部有一特殊地区,虽然地处缅甸境内,但这里人讲汉语,用人民币,各种店铺都势中文标牌,店中陈列的商品也是中国货,甚至连水、电、煤气供应都来自中国,这个特殊地区位于缅甸掸邦境内。
由于华人众多,形成极具特色的华人特区,虽说是特区,但本质其实是汉族当家,缅甸政府也插不了手,这些华人来自哪里,他们为何要远离故土来到此处安居呢?
这个地区叫果敢,全称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。果敢自治区人口90%为缅甸当地果敢族,其实是汉族,只不过因居住在果敢,被称为果敢族。
从行政上看,这里虽然隶属缅甸,但缅语和缅元在这里却没什么存在感。除此之外,果敢人与中国人的接触也十分频繁,经常有云贵川商贩往来,期间,中国人与果敢人婚姻比例很高,山水相连和秦晋之好并不是造成双方如此深厚的文化联结主要原因,还要从历史角度寻找,果敢人的祖先是什么时候来到这片土地呢?
果敢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之地,第一个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的中原王朝是元朝,后来明朝在果敢临近区域设立宣慰司、宣抚司,这个时期已有少量官员和军士进入果敢,一些往来于南亚、东南亚和中国内地的商帮也往来不绝,但果敢华人在比例上还是比较低。
汉人大批进入果敢地区,是明末清初,在当地果敢族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,果敢人原来生活在中国,是跟着一个中国皇帝迁居至此。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个皇帝就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。
明末清初,大西军拥戴桂王朱由榔称帝,年号永历,举旗抗清。
1658年,永历政权战事不利,经昆明、宝山、腾冲退入缅甸。几年后,吴三桂举兵南下,缅王为了自保,将朱由榔交给清军,南明国就此终结,朱由榔被清军俘虏,但他带来的南明官兵和家眷留在缅甸北部。汉人出入缅北,在果敢地区因地制宜组成部落,后来,被清王朝纳入中央管理体系。
清朝前期,在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,一般采用土司制度,册封当地少数民族领袖为土司,对内称首领、族长,对中央称臣。
雍正8年,果敢迎来他们第一任吐司杨猷。几代之后,杨氏所在的部落成为果敢地区最强盛部落,周边许多汉族和其他民族部落纷纷请求保护,现代果敢人主体就此形成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时的果敢人构成已十分复杂,除了汉族外,还有傣、佤等多个民族,基本都是世居中国云南省各民族,可以确定说,果敢人就是华人,导致果敢脱离中国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国人侵略,古代中国对西南地区只有模糊文化边界,并无明确的国界线。
1886年,英国全面入侵缅甸,英军在缅甸一路扩张,直至到达中国与缅甸模糊边界。
1890年,果敢地区也沦为英国殖民地,而果敢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武装是二战时期开始出现,当时日本大肆扩张,在东亚和东南亚都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。
1942年,日本侵占缅甸后,为抗击日本侵略军,果敢武装力量改名为自卫队。当时,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杨文炳在危难之际拒绝日寇诱惑,毅然在果敢竖起抗日大旗。
他于1942年3月赴重庆,会晤当时领导中国抗日领袖蒋介石,宣称300年前同出一宗,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,随后蒋介石授予杨文炳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。
中国远征军迸入缅北和果敢后,将其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队,配发枪支弹药,自卫队发展到1000余人。在与远征军配合作战中,先后与日军直接对抗上百次,牺牲150余人。
在日军入侵果敢时,果敢人没有被掠夺者吓到,也没有当汉奸,委屈求全,而是选择英勇抗争,与来犯者血战到底,最辉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区与中国远征军联合对日作战,打死日军一个联队,因为有了这支队伍,那时的缅北地区始终高悬着英国米字旗和中国青天白日旗。
抗战胜利后,许多远征缅甸的国军留在果敢地区,虽然果敢反政府武装薄弱,但并不是缅甸境内最强地方武装,相比而言,佤邦才是目前缅甸境内除政府武装最强大军事力量。
该特区分为北瓦和南瓦两部分,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,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,面积1.7万平方公里,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,面积1.3万平方公里,佤邦总人口约60万,主体民族是佤族与中国佤族同根同源。
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,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,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,向中央政府申请,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省邦级行政区,佤邦之所以能和缅甸政府叫板,与其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分不开。
自从佤邦政府开始引导农民种植水稻、茶叶、龙眼等农作物后,效益也不低,经济发展状况始终向好发展。此外,佤邦工业发展也还不错,虽然地方不大,但矿产资源蕴藏却十分丰富,尤其是锡矿源,发展潜力大,质量好、效益高,良好的工农业使佤邦可以通过购买武器维持一支较为庞大的军队,与缅甸军政府相抗衡。
佤邦联合军3万人在40多万缅甸政府军眼里可能不算什么,但和果敢一样,当地大多数都是华人后代,不但同文同种,感情上也更加倾向中国,甚至佤邦政府还和中国云南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,这也使得虽然缅甸政府想要收编佤邦,却迟迟不敢动手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