缅甸国内双方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,即战略防御、战略相持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。
缅甸军方自去年接管国家权力以来,乱象已持续一年。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,军方就以国家看护者的姿态稳坐庙堂。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,缅甸民族国家建构的大业尚未完成,民族冲突频发、战火四起。
为了保证国家不陷入分裂,军方既是“定缅神针”,又使相应的政治特权得到保障。即便是文官政府走到台前,幕后军方仍占据压倒性优势,实行“有纪律的民主”。只要民族冲突一直上演,军方就不会谢幕。
缅甸局势总体格局是军强民(民主派)弱。但从缅甸国内来看,民主派认为军方夺权是退步的、野蛮的;“2·1事件”是军方独裁,饱受国际社会谴责,国际上处于不利,经不起外界长期压力;反军方斗争是进步的、正义的,团结了国内大多数;且民主运动获得了西方支持、同情及国际援助。但实际上军方经营多年,树大根深,也必然不会楼塌顷刻间。虽然军方承诺将在2023年8月之前举行大选,但现实政治指出:民主派等不到那一天。
因此,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缅甸国内双方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,即战略防御、战略相持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。
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5月4日
2021年2月1日,军方以大选舞弊为由,扣押民盟高层,接管国家权力,但事态演变超乎缅军预想。翌日,横跨缅甸社会的公民团体发动“公民不服从运动”(CDM),组织和平示威,反对军方夺权。以“街头运动战”的方式,接二连三发起“快闪抗议”。面对“22222”全国大罢工,军政府气粗胆壮,从容应对。
虽然该阶段民盟人员成立了“缅甸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”(CRPH)和“民族团结政府”(NUG),与军政府竞逐合法性和话语权,但仍然缺乏实质性行动。“军攻民守”,民主派整体上处于弱势,无法硬碰硬与军方抗衡,以致抗议民众丧命,数百人遭受逮捕。民主派进行战略防御,军方试图迅速平息事态,但却无能为力。
2021年5月5日——西方介入(待定)
2021年5月5日,“民族团结政府”宣布成立“人民国防军”(PDF),部分民地武积极加入。随后缅甸多地响应,成立“人民国防军”的附属组织。至此,“民族团结政府”初具规模,由此双方斗争进入相持阶段,在多个领域展开拉锯战。
政治上,“民族团结政府”不仅广泛吸纳少数族群加入,也积极争取外交承认。
在经济方面,一是发布“春季革命”特别国债券,向全球的缅甸侨民募集资金;二是接受域外国家、国际组织资金资助;此外,海外缅甸人纷纷举行募捐活动,为其筹集资金。在军事方面,民主派试图以道义力量感化民地武,汇集“十八路诸侯”。但目前“人民国防军”力量较为分散,尚未形成建制规模,在与军政府的对抗中,以“游击战”为主。在兵源上,有较多的缅甸Z世代加入,接受军事训练,反抗军方。
从目前来看,该阶段缅甸内外形势发生了转变,“民风压倒军风”,而该阶段也是战略反攻的准备阶段。
国内方面,一是9月7日“民族团结政府”对军方宣战,由此拉开武装反抗军政府的序幕。二是政府军内部发生多起军人叛逃事件,投诚民主力量。此外,政府军兵源出现枯竭,宣称为了“国防和安全”将实施强制征兵。三是公民不合作运动有向“暴力革命”转变的趋势。从最开始呼吁“联合国军事干预!”到感叹“需要多少人倒下?”如今则祭出左翼口号“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”,反军方斗争愈演愈烈。
国际上,首先,缅甸问题引发亚细安分歧,成员国之间意见不统一;其次,美国2022《国防授权法案》间杂涉缅条款,如支持“民族团结政府”合法化、评估额外制裁的必要性等等。美国将是缅甸民主力量的重要支持者;最后,国际制裁加剧,多家国际企业宣布暂停对缅投资或退出缅甸市场。这些都映射出军政府的国际窘境。
1月4日为缅甸独立日,“民族团结政府”称“正在进行第二次独立战争,并将在2022年底取得胜利。”这已经把战车车门焊死,孤注一掷,背水一战。
缅甸民主派的战略反攻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域外大国势力,就其自身和民地武实力而言,不是重量级,缅军军事实力仍具有压倒性优势。因此,如果西方国家决心帮助,将是民主派梦寐以求的第三方力量。
一旦美国跨出了这一步,出台“缅甸法案”,将会激起复杂的系统性反应。我们无法猜到过程细节,但预计大概率2022年西方社会希望有更强有力的领导人出面,西方国家也希望有更团结一致的行动。
(作者(何涵虚)是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)